行业动态

机器人工业不能有“高原”没“高峰”,RoboIMEX2018带你领略“高峰”

发布时间:2018-05-02 文章来源: 阅读次数:

  来源于OFweek工控 

  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核心驱动力之一,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科技红利,重构经济生态中的生产、分配、消费等环节,并推动经济结构重大变革。 

  目前,中国制造业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,已经开始实现生产关键工序的智能化、精准化,为中国制造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。比如,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发展,以及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合,中国智造取得了长足进步。 

  据统计,去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.4%11%11.3%,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6.8个、4.4个和4.7个百分点。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,有效拉动了这些产业的用工需求持续增长。 

  如今,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发展潮流,大幅提升了中国制造的生产效率。以制造大市东莞为例,从20149月至20171月,东莞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2698个,新增设备仪器76315台(套),减少用工近20万人。由此可见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制造业的变革作用。 

  当前,中国机器人产业需求旺盛,市场高速增长,且基本形成较完整产业链。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以智能化为发力点,加快向中高端、多领域发展,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。数字印证了这一趋势: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32亿美元,2012年至2017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7%。而今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据预测将达62.8亿美元,20122017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% 

  与此同时,除制造领域之外,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中国生产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已经延伸到家居、医疗康复、教学研究、抢险救灾等各个领域。许多过去不可想象的科幻场景,如今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,成为人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场景。 

  通过以上数据,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,为制造业变革以及民生服务的升级起到重要作用。 

  然而,我们也要注意机器人产业中高原辽阔却缺少高峰的问题。目前,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短板与瓶颈依然不容忽视。比如,从用户体验上来看,中国机器人的智能化及灵巧水平不足,在视觉、触觉、决策、预判等方面与美国等国的机器人产品还有一定差距。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服务机器人上游关键元器件的原创性不够,依然严重依赖进口。 

  人才问题也是瓶颈。数据显示,截至20176月,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企业,员工数量为78700名;中国则只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,员工数量为39200名,约为美国的50%。而在芯片等核心领域,美国员工人数更是中国的13.8倍,这意味着,中国在技术领域的人才实力还较大幅度落后于美国。 

  在国务院印发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中,曾提出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。实现这一目标,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是重中之重。毫无疑问,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站在世界前列,高原已经形成。然而,只有突破关键技术,留住关键人才,不再被外国企业卡脖子,才能真正形成高峰,让中国真正成为机器人强国。 

  因此只有不断突破才能不断地进步,RoboIMEX2018的大门已经为您打开,让我们去领略去学习更多不一样的国际机器人吧!